操纵价格被指控,亚马逊付出225万美金和解!卖家竟成冤大头!科技股全线暴跌!

跨境头条 2年前 (2022) iow
8.8K 0 0

本周,亚马逊刚付出225万美元代价,和解了一项操纵价格的指控,并永久关闭一项于2018 年启动的第三方卖家计划(Sold by ),该计划旨在让卖家使用其定价算法,亚马逊同三方卖家就商品最低价格达成一致,如果亚马逊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该商品,它还能从中分得利润。亚马逊稳赚不赔,卖家却为此付出待更大代价,以及无法公平地高价出售自己的商品。
最近,科技股多巨头狂跌,
亚马逊、Meta、苹果、Netflix跌幅11%到30%卖家竟成冤大头? 为何?详细内幕且听下文分解...

科技股全线暴跌!电商将是重点投入?

之前说到亚马逊股价狂跌,触及52周低点,其实不光是亚马逊,Meta、苹果等股价都在跌。

高增长企业今年一直面临压力,原因是利率不断上升,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3月开始全年加息。科技和互联网股票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因为投资者考虑到更高利率的前景会侵蚀未来现金流的价值。此外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近两年高位,而较高的债券收益率也会损害科技股价格。

短期内,投资者需要为后续更大的波动做好准备,任何新发布的有关利率消息可能都会引起市场反应。但长期来说,不需要过于担心,利率上升的恐慌性抛售可能会错失未来的长期收益。

在过去几周,亚马逊、苹果或 Meta的基础业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需要提前恐慌,甚至这种情况下,反而会更积极调整布局自身的盈利能力。

有这样一个说法,说到科技股,就不得不提FAANG,这是指美国市场上最受欢迎和表现最佳的科技股首字母缩写,即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和Alphabet。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从而能吸引长期的投资。

FAANG

Facebook拥有两大极具吸引力的同名社交媒体,Facebook和,以及最大的消息传递应用程序WhatsApp和Messenger,它的产品对新用户很有价值,拥有数十亿活跃用户。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其Prime服务拥有超过2亿全球会员,这使其卖家服务对第三方卖家更具吸引力。虽然电子商务占其收入的大部分,但亚马逊已经在云计算服务和广告中同样找到了利润增长点。

苹果是世界知名的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制造商。苹果生态系统的锁定效应给iOS用户带来了巨大的转换成本。随着苹果开发更多服务,例如Apple Music和Apple Arcade,这种优势越来越强。产品销售仍占收入大部分,近年来开始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订阅服务,包括流媒体音乐和视频、游戏、存储服务等。

Netflix是最早的互联网媒体公司之一。从DVD、光碟在线租赁转向点播流媒体服务,2012年,它开始为流媒体服务投资自己的原创内容。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影视作品买家之一,为全球2亿多用户提供服务。它的用户也反馈了应该投资什么样的内容来获得收入支持庞大预算。

Alphabet旗下就是熟知的谷歌,最初是一家互联网搜索公司,但它一直在收购和开发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包括YouTube和谷歌搜索在内的产品有超10亿的用户。

而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把电商都作为重点投入,尤其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拥有大量用户数据,他们在发展电商方面拥有更多的优势,电商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所有人都能进入这个市场,直面消费者、、实时购物已然在规划发展范畴。

01.亚马逊

主营电商,烧钱物流基建,发展自营、支付金融、广告、等,线下也在尝试多类型开店,有全渠道发展的野心。

02.Meta

2022目标是商业,想直接在应用程序中开店接触到更多消费者,在不断地测试电商工具和加大实时购物;

03.谷歌

购物也在持续推进,不久前测试帮助创作者开发网络店铺销售产品和服务;

04.Netflix

利用影视等强大IP进军电商赛道,开发挖掘带货,有品牌的味道;

05.苹果

专注在线订阅,且隐私设置的更改直接影响到其他巨头电子商务业务和客户获取效率,推动了转变。例如Facebook对此抗议后,索性自己直接开店获取一手数据。

亚马逊卖家计划稳赚不赔?巨头第二锤来了

电商虽是发展重点,经历过全线暴跌后,亚马逊等巨头还要忙于应对立法垄断。

本周时间,亚马逊刚花费225万美元,和解一项价格操纵的指控,并永久关闭该计划。这是一项于2018 年启动的第三方卖家计划(Sold by Amazon)旨在让卖家使用其定价算法,亚马逊同三方卖家就商品最低价格达成一致,如果亚马逊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该商品,它还能从中分得利润。

这笔交易对亚马逊来说稳赚不赔,而对所有卖家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以下几点分析:

1、亚马逊操控市场,也是竞争者,两个竞争者达成秘密价格协议,而不是公平的市场竞争,形成市场垄断,损害其他小卖家利益,甚至难以存活

2、该计划让亚马逊减少了竞争对手,还最大化了利润。亚马逊以超过协议高价出售时,能够从卖家手里分得这部分利润。而价格上涨,可能导致销售额下降,消费者选择转向亚马逊自营产品,所以卖不卖,亚马逊都稳赚不赔。

3、加入该计划的绝大多数剩余产品价格稳定在人为的高位,而卖家也被亚马逊阻止提供折扣,那么卖家将承担产品无法及时销售或者根本销售不了的风险,同时还得向亚马逊支付注册产品的仓储费用等。

4、如果算法确定客户愿意支付更高价格,它还会提供潜在的增值空间,也就是消费者平白蒙受价格浮动的损失,长期以往卖家品牌将损失消费者的信赖。

对于这个反垄断调查指控,亚马逊只好支付225万美元协议了事,而这只是近期的冰山一角。据披露,2021年亚马逊以及Meta全年在联邦游说上花费了创纪录的金额,来反对立法和垄断制裁。

亚马逊花费了约2030万美元游说国会和联邦政府,而Meta则花费了2010万美元,其游说支出都比之前在2020年设定的基准增加了约7%,谷歌游说支出为960万美元,增长27%。苹果游说支出650万美元略有下降。

事实上,随着这些公司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在一系列问题上成为立法者和监管机构的焦点,大型科技公司的支出也随之而来,所以强大的公司会积极游说立法者放弃众议院和参议院针对硅谷有争议的商业行为的两党法案。

例如目前立法的《美国创新和选择在线法案》,该法案将阻止亚马逊、谷歌、Meta和苹果等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优先考虑自己的产品,或在其平台上歧视竞争对手。该法案近期通过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但参议员们表示支持对最终版本进行有利于行业的修改。

根据相关统计,亚马逊和Meta是个别公司中游说支出最多的两家。他们与数十家公司签订合同,部署与国会领导人和拜登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说客,并称该法案将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说白了,这么强烈的反对,肯定是动了自己的蛋糕,从而把卖家、消费者都捎带上抗议。对于消费者而言,满足需求,哪个平台不过是选择而已,卖家也一样,选适合的布局平台。

那么这些破纪录的游说费用,有用吗?微软也一直有着游说支出,甚至悄悄地在立法斗争中发挥了作用,例如众议院去年提出的反垄断法案针对的是亚马逊、谷歌、Facebook和苹果,似乎没有影响到微软,且微软不久前大手笔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也尚未引来调查风声。

靠立法监管遏制巨头恐难以成形,偏袒自营自有业务是必然,卖家看热闹的同时,也得认清地位、形势,寻求破局点,切莫被卷入当枪使,巨头被立法可能会带来“反噬”,有实力和条件的卖家尽早多平台布局,DTC品牌独立站、能够抗衡的非主导平台、或者更为开放发展的社交电商。

(文章来源:跨境电商雄鹰汇)

相关文章